【商城眾網訊】國內手機市場的排位之爭風起云涌,華為雖然已經將小米遠遠甩在身后,但卻絲毫不敢懈怠——看起來并不那么著名的 OPPO 和 vivo 增長強勁,這兩家同屬步步高公司的手機廠商市場份額相加甚至超過華為。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IDC 近日公布的報告顯示,中國手機廠商表現搶眼,在今年第二季度繼續保持上漲態勢。華為的市場份額上漲了 0.8%至 9.4%,OPPO 的市場份額由 3.8%上漲至 6.6%,vivo 的份額由 2.1%上漲至 4.8%。 小米是這場渠道變革戰的輸家。從今年開始,在高端市場乏力、在傳統線下渠道幾無布局的小米增長明顯放緩,小米手機國內銷量跌至第五,全球銷量跌出前五。
銷量大增的 OPPO 也受到了鼓舞,據行業分析師孫昌旭從供應商方面得到消息稱,OPPO 明年定下的手機銷量目標為 1.2 億到 1.5 億臺,更新著眼走出國外,面向東南亞方面飛速擴展。
對于 OPPO 的威脅,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余承東有清醒的認知。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他表示華為中國市場頭號對手已經是 OPPO 和 Vivo,小米已經不足慮。
余承東上任時就宣稱海外手機出貨量占比要達到六成,不過到2016年海外出貨量僅是稍超四成,遠未達到六成,可以說它依然是一家依賴國內市場的手機企業。華為在歐洲的份額在猛增,但是非洲、印度、俄羅斯、美國市場的表現分別不如傳音、聯想、小米、中興等。 對于華為來說,如果中國市場份額被壓縮,那么對于它繼續實現手機銷量增長目標將受到嚴重的打擊。
眾所周知的是,這兩年 OPPO 和 vivo 的崛起與它們多年來建設的深入鄉鎮的線下渠道有非常大的關系。OPPO 利用十幾年時間的線下鋪設和品牌知名度的積累,成功在去年下半年開始崛起,這個成績離不開 OPPO 的實體店,據稱線下渠道占到了 OPPO 總銷量的七成以上,十分值得令人關注。
OPPO 副總裁吳強介紹,截至 2015 年,OPPO 線下門店已經有 20 多萬家,同比約為魅族的 10 倍。在二三線城市,隨處可見 OPPO 的專賣店,包括聯通營業廳的每一個手機推銷員,都在不遺余力地向消費者推薦 OPPO 手機。這種面對面的銷售在互聯網時代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卻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華為自然也希望學習這種模式,按照余承東自己的分析,對比 OPPO、vivo,華為的優勢在產品創新力和高端市場占比,弱勢在渠道覆蓋,迅速補足渠道覆蓋的廣度和深度是華為今年在中國市場的重點。
華為最新數據顯示,華為的零售店數量在全球超過 3.5 萬家,同比去年增長 116%;渠道合作門店數量增長 16%,達到了 14.9 萬家。但這和擅長“農村包圍城市”渠道策略的 OPPO、vivo 有巨大差距。余承東稱,他們各自在縣級城市的渠道數量 10 倍于華為,二者相加 20 倍于華為。
華為在去年年底就開始布局渠道變革。今年初,華為提出面向三級城市到鎮的“千店計劃”,余承東稱,目前已經完成了超過 300 個,年底可以實現 1000 個以上。除了自建體驗店,華為還需要大面積拓寬第三方銷售渠道。 渠道布局是一個“重資產、長周期”的苦活。按照傳統的線下渠道布局模式,建專區、體驗店,雇傭促銷員,不僅成本花費巨大,而且效果不明顯。
余承東表示,華為下一階段的渠道布局,主方向是調動大小渠道商的既有力量,避免自建線下渠道龐大的資本開支。這樣華為可以快速圈地,而渠道商可以獲取更多分貨優先權、溢價、利潤保障。
好消息華為有錢,上半年總體營收再度暴增,接近 2500 億營收,這是所有國產手機品牌無法比拼的資金實力。壞消息是,渠道建設并不是短期能夠見到成效的,這個領域砸錢人真不少。除了華為,對渠道躍躍欲試“進攻”的還包括小米、中興、魅族、酷派、金立等眾多廠商。
線下市場尤其是四到六線縣級市場渠道構建頗為復雜,線下渠道涉及到物流、分銷,鄉鎮店面的維護非常復雜,產品定位和渠道策略如果不能吻合,上下游之間配合都很困難。在蛋糕分割上,要讓圍繞利益鏈的所有相關者都滿意,商業鏈條才可以持續下去。一加就已經在這一方面有了失敗的經驗。一加方面已經確認在全國范圍內關閉線下體驗店,只保留北京和上海的官方自營旗艦店。一加工作人員對此表示:“確實是打算先不開了,但應該會過一段時間,因為利潤不高。”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