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反思陸家嘴近兩年不斷出售優質資產行為背后的原因,其資產轉讓過程中信息披露的不完善也是值得關注的,如在今年8月轉讓上海佳質股權中就出現了信息披露不合理之處。
2016年8月27日,陸家嘴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上海佳二于2016年7月8日將其持有的上海佳質100%股權及其對上海佳質的5.37億元人民幣債權在上海聯交所公開掛牌,掛牌總金額為15.25億元。經上海聯交所確認,上海人壽以15.25億元摘取了上述股權及債權。此外,公司在公告中還明確表示,此次交易不構成關聯交易。
記者從上海聯交所網站查詢到,本次交易標的上海佳質公司注冊地址為上海市浦東新區宣橋鎮南六公路725號108室-45,企業法人為徐而進,成立于2012年03月21日,陸家嘴通過上海佳二持有其100%股權。
從上海佳質財務數據看,該公司2014年和2015年的總資產分別為12.51億元和13.89億元,連續兩年沒有產生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4萬元和-96萬元,所有者權益分別為483萬元和386萬元。根據上海財瑞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依據2016年5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評估,該公司總資產賬面價值14.68億元,評估值為15.88億元,凈資產賬面價值8.39億元,評估價值為9.59億元。此次股權轉讓交易完成后,陸家嘴將由此獲益約1.1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佳質在本次掛牌之前的幾個月中,注冊資本還是500萬元,而就在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突然增資了8.35億元,一舉將注冊資本提升至8.40億元,此舉使得公司所有者權益增加到8.39億元,總資產變為14.68億元。也就在完成注冊資本提升后不久,公司100%股權被掛牌。對于這種臨時增加巨額注冊資本,其后又將股權整體出售的行為,其中的玄機讓記者百思不得其解。
在上海佳質股權轉讓中,巧合的是,受讓方還是上海人壽。在近一年陸家嘴的諸多資本運作事項中,上海人壽的身影不時浮現。記者查詢相關資料發現,上海人壽與陸家嘴之間似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資料顯示,在上海人壽發起人中,陸家嘴現在正在著手收購的關聯公司——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金發”)參股其中。對于上海人壽,陸金發出資了1.2億元,是上海人壽的十大股東之一;與此同時,上海人壽在今年一季度還成為了上市公司陸家嘴的十大股東之一。根據2016年中報顯示,上海人壽持有陸家嘴2.83萬股,持股比例為0.84%。
除了今年受讓上海佳質100%股權外,上海人壽在今年8月1日還拿下了渣打銀行大廈49%股權。在此次交易前,陸家嘴提出了受讓方必須為“在中國境內注冊的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等四類法人金融機構。在登記受讓意向時,意向受讓方實收資本或經審計后的凈資產不低于人民幣60億元”的具體要求。有趣的是,上海人壽資質不僅恰好屬于劃定的四類受讓機構類型中,且在今年3月又“巧合”地將實收資本從20億元增加到了60億元,剛好滿足了陸家嘴此次股權轉讓對受讓方的相關要求。在彼此間存在的千絲萬縷關系背景下,似乎針對渣打銀行大廈49%股權轉讓所設定的條件是專為上海人壽“量身定做”的。
另外,在股票市場上,上海人壽也同樣顯示出了“先知先覺”的能力,依據《紅周刊》記者此前報道文章的分析,在今年1月陸家嘴停牌的前十幾天內,上海人壽突擊買入了陸家嘴1574萬股B股流通股,成為了陸家嘴第三股東。
在今年幾起陸家嘴公開資本運作中,上海人壽均涉足其中,作為陸家嘴的十大股東之一,同時又是陸家嘴關聯公司持股的公司,雖然從表面上看,上海人壽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權比例不足5%,不能被定義為關聯公司,但考慮到上海人壽與陸家嘴之間的千絲萬縷關系,在今年陸家嘴諸多資本運作中,上海人壽的持續現身現象仍值得深思!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