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的慢公司,大眾點評在去年突然加快步伐,頻頻出手,接受騰訊戰略投資,入駐微信,通過一系列整合行動,快速開啟“大眾生態圈”的戰略布局。
1、前端流量平臺的整合:投資餓了么、大嘴巴餐飲外賣平臺;
2、專業性應用軟件整合:投資智龍、石川、天財商龍、食為天信息等公司;
3、線下智能設備的整合:大眾點評聯合騰訊投資WIFI運營商邁外迪。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測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第四季度,大眾點評月活躍用戶數超過1.9億,點評數量超過6000萬條,收錄商戶數量超過1200萬家,覆蓋全國2300多個城市及美國、日本、法國、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柬埔寨、馬爾代夫、毛里求斯等近百個熱門旅游國家和地區。
隨著互聯網餐飲的深入發展,大眾點評已開始合縱連橫,不再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C端用戶,而同時將聯合B端商戶的專業服務機構,解決餐飲企業在互聯網化中所遇到的問題。為了更好地部署餐飲O2O的線上和線下雙向延伸與融合,幫助餐飲企業信息化和網絡化建設與運營,大眾點評迅速搶位,正在扮演著“‘互聯網餐飲’和‘餐飲互聯網’“新業態構建者的角色,通過信息的高效流轉,大數據的深度挖掘,以滿足商家對于效率和服務提升的迫切需求。
大眾點評的平臺轉型,面臨著諸多挑戰:自己做還是合作,邊界在哪里?組織的結構與管理如何與平臺型企業相匹配?以及線下商戶的互聯網能力較低、IT后臺不統一與服務產品的非標準化,大眾點評堅持“獨立第三方”等其他挑戰。
自己做還是合作,邊界如何確定?
民以食為天。本地生活服務服務領域包羅萬象,存在很多個細分行業。大眾點評要做本地生活生態鏈和平臺型公司,未來會專注于做好核心的用戶體驗和用戶服務,其他服務則可通過合作來實現,上游接入有流量的公司,下游則接入不同的行業及O2O相關的服務。
目前來看,大眾點評對于新業務選擇有一定的原則:一是用戶平臺上黏性和活躍度,二是收入。以外賣為例,短期內很難賺錢,但用戶有需求剛性,消費頻次也比較高,例如對高校大學生,外賣是一種相對好的業務;而預定業務滿足了用戶的需求,為用戶提供方便,同時形成一種商業模式,形成盈利(可以先收錢)。但是,進入外賣業務,大眾點評發現入股“餓了么”要比自建外賣業務更加符合自己的戰略方向。投資入股多家餐飲ERP公司也是同樣道理。
隨著大眾點評涉足本地生活服務領域越來越多,例如宣布進入結婚和酒店市場,哪些新領域將由大眾點評自己來做?哪些新領域將通過合作方式推進?這些決策的邊界在哪里?在大眾點評突破一二線城市,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的戰略布局過程中,這些問題顯得日益重要而且緊迫。
如何推動“本地生活生態圈”的落地?
線下商戶的互聯網能力:大眾點評線下商戶對互聯網的理解對比淘寶賣家還有很大差距。淘寶賣家對于平臺規則馬上就能夠使用,而大眾點評線下商戶對互聯網不熟,定規則沒用,因此需要線下銷售團隊,手把手的把一些東西搬到線上。張濤覺得:“這相對比較重,會比較累一點,比較苦,所需時間也會比較長,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線下商戶的IT后臺:大眾點評發現,目前最缺的是商戶的后臺系統。雖然大眾點評有點評管家系統可以幫助商戶,但自己畢竟不是這個領域的行家。目前上海5萬家餐館,如果有2萬家用統一的軟件系統,大眾點評就可以與這家供應商進行對接。但目前國內還沒有這樣的餐館后臺系統供應商,都是區域市場占有率不到5%的小公司。后臺也很難統一,餐飲商戶需求不一,非常難統一。大眾點評希望自己能夠在此方面有所突破。
線下服務的非標準化:電商賣東西主要是解決物流問題,而商品都是標準化的。但線下服務的標準化程度很低,餐館服務、外賣、預定,美容院,酒店都是不一樣的。同時,服務不像商品,服務的提供本來就是整個商業運營里面的一環。提高服務,需要切入商家的ERP系統,要切入到商家的服務流程,改變時間會相對比較慢一點,花的功夫也會比較多。
“獨立第三方”價值觀:為了保證在用戶與商戶之間的獨立公正,大眾點評的銷售團隊與網站內容團隊一直完全隔離,有嚴格的公司制度使得雙方不能互相影響。商戶不能通過大眾點評來改變消費者對商戶的評價。隨著本地生活O2O業務的深入,大眾點評挖掘利用UGC點評內容時,如何持續秉持“獨立第三方”價值觀?
更多互聯網最新資訊請關注商城眾網http://www.keepmyway.com/Webnews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