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不僅是小商家賣貨的渠道,也得到了大品牌的青睞。然而,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海爾、G-star等大品牌的微商形同虛設,部分推薦商品的銷量僅為個位數,這種品牌微商并非少數。讓面膜等小賣家賺得盆滿缽滿的微商渠道,卻成了大品牌的夢魘。
距海爾宣布開設3萬家微店已近一個月,微店銷量卻不盡如人意。北京商報記者進入海爾官方微博給出的微店鏈接看到,銷量最高的是一款三門三溫區冰箱,已售231臺。其余商品中,銷量過百的有四款,三款為手持洗衣機——在此前海爾微店推廣活動中,一批手持洗衣機是以0元上架的。大多數商品銷量為個位數或零銷量,難匹“3萬專賣店”戰略的浩大聲勢。
海爾商城的微信公眾號共上架21款商品,除了一款滾筒洗衣機全網銷量為1臺、電水壺全網銷量為3個外,其他商品均沒有銷量顯示。
遭遇微商滑鐵盧的不只是海爾,多數品牌開辟的微商渠道都沒能起到預期的效果。消費者李先生表示,G-star的官方微信每周都會推薦商品,部分商品的周銷量僅為個位數。
低廉的搭建和運營成本是品牌企業扎堆做微商的原因。建立微信公眾號并不需要資金投入,微盟、有贊等微商服務平臺也提供免費微店服務。據業內人士介紹,自行搭建微店平臺的成本也并不高,對于大品牌商家來說只是九牛一毛。
北商研究院指出,擁有員工和門店優勢的巨頭可通過“傭金”促使員工進行分銷,短時間內可處理積壓庫存,但并不長久。曾使用一號V店進行分銷的商家透露,“剛開始做微商時熱情很高,動員身邊的人買了一些商品,但身邊的人購買力有限。一些消費者發現可以自建微店后也不再從我這里買東西,于是開了沒多久就不做了”。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