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曝光了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昨日(8月27日)發布的《2015年(上)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網絡購物依舊是最大電商投訴領域,海淘以16.55%的高占比登上投訴黑榜三甲。而在這之中值得一提的是,蜜芽、貝貝網等12家電商平臺,用戶投訴解決率竟然不到一半,是今年上半年用戶滿意度相對排名靠后的TOP 20網絡零售商。
自2014年3月6日正式上線,蜜芽雖然只經歷了短短的一年時間,卻一直都在飽受假貨爭議,對消費者來說“蜜芽”似乎已經成了一個怪現象:要么是完全不知道這個品牌的存在,要么知道的也是因為他們賣假貨而出名。
但這似乎并沒有影響什么,與之相反的是蜜芽在資本市場卻超級受熱捧,2014年7月份,剛剛上線4個月的蜜芽寶貝估值已經近1億美刀,去年12月,繼上一次融資不到半年的時間,蜜芽又獲6000萬美元融資,今年5月,再次獲得8000萬美元融資。但這一次蜜芽卻帶頭跨境電商,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
以最近占據輿論中心的母嬰電商平臺蜜芽來說,作為這一垂直領域內的領頭羊,消費者對它的投訴主要來自哪些方面?
打開蜜芽網站的首頁,右上角最顯眼的地方寫著“100%正品”,“14天無理由退貨”,而正是這些最明晃晃的承諾不僅沒有做到卻一次又一次的打了蜜芽的臉。先簡單看兩個例子:
有知乎網友提問:“我在蜜芽買了德版愛他美,打開后發現是假的,聯系客服一直無人接聽,退款都不同意退,我應該怎么維權呢?”
網友@倔強的蛇媽媽在微博上稱,此前在蜜芽上購買了betta奶瓶,發現與朋友從日本買回的奶瓶不同,于是要求退貨,與蜜芽方面溝通幾日但未果。
遭到投訴不是偶然現象,蜜芽也并沒有蒙受不白之冤,且不說其他,光是造成大范圍影響的售假事件就有好幾次。
Betta奶瓶竟是李鬼
首先就是這兩天鬧的沸沸揚揚的日本Betta奶瓶事件,“WITS”的微博用戶投訴蜜芽出售的Betta奶瓶非日本原裝進口,他給出的理由是,在蜜芽上購買的與自己在日本官網購買的同型號奶瓶相比,在瓶身刻度、外包裝等多處存有差異。
投訴工商部門的反饋是:經檢查蜜芽方面材料完備,投訴假貨不成立。
但是仍然被網友扒皮找到如下證據:在蜜芽銷售的“日本生產”的Betta奶瓶并非由日本Betta商標持有人授權生產,而是由一家中國獨立的企業委托生產。
中國的這家Betta公司與一家名為依賽斯公司屬于關聯公司,根據中國商標網的信息顯示,依賽斯公司在奶瓶類商品上申請了眾多與“Betta”相關的商標,例如BETTA、貝塔、BETTE BABY BOTTLE、BETTE BABY FIRST、貝塔醫生、貝塔博士等商標。
但是截至目前,其中的“Betta”商標并未獲得注冊。這家中國企業是通過在國內率先注冊Betta的商標的做法,然后與蜜芽,京東等各大電商平臺合作簽訂合約,委托其他日本企業生產然后進口到中國銷售。
兒童手推車采購渠道存疑
起因是有消費者在購買蜜芽寶貝上Maclaren Quest兒童手推車后,通過Maclaren瑪格羅蘭官方微博查驗推車VIN碼時被告知沒有該VIN碼,購買的推車為假貨。
隨后,Maclaren瑪格羅蘭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蜜芽寶貝銷售的Maclaren瑪格羅蘭童車均為假貨,從未以任何形式銷售過任何產品給蜜芽寶貝,也未授權給蜜芽寶貝和其公司北京花旺在線商貿有限公司以及蜜芽寶貝合作的經銷商“天津維啟達商貿有限公司”。
然而,最后蜜芽寶貝雖然承認了此前銷售的瑪格羅蘭推車為違規出貨。卻表示原因是,受到了供應商天津維啟達商貿有限公司的欺騙,經其調查銷售的推車為工廠違規出貨,并偽造了出廠授權。
對消費者來說這一次算是維權成功,起碼有個結果:蜜芽退回有問題的傘車;蜜芽免費贈送一輛正規渠道的瑪格羅蘭傘車;蜜芽寶貝按照訴求賠償傘車金額3倍現金。
荷蘭奶粉限購,復印假小票
同樣是去年8月份,當時荷蘭超市正對嬰兒奶粉采取限購措施,每人每次最多可購買2桶,但在荷蘭限購的情況下,蜜芽寶貝提供的荷蘭直郵奶粉小票上的購買數量有幾十桶甚至幾百桶。有不少媒體質疑,蜜芽寶貝提供給消費者的小票并非原件而是復印件。
對于奶粉渠道的質疑,蜜芽后來則回應,荷蘭超市限購從6月才開始,有實力的團隊與當地超市關系良好,代購的收貨掃貨實力不能與成熟公司相比。小票全部真實,使用復印件是為了讓每筆訂單都有小票。然而對于奶粉采購渠道的解釋,如此敷衍的理由似乎很難讓人信服。
花王紙尿褲讓媽媽們很受傷
說起來日本花王紙尿褲的風潮似乎就是被蜜芽這樣的跨境帶起來的,雖然媒體沒有正面報道過“花王紙尿褲”的問題,但是在各論壇,貼吧都有消費者反映買到了假貨。
通過上面這些,存在假貨的問題看來已是板上定釘,毋庸置疑的事情,betta奶瓶事件所涉及到非常復雜的商標注冊問題,被認為很可能就是一個偷換概念的李鬼品牌,但如果拋開這一種產品,蜜芽上其他被質疑是假貨的產品是從哪些渠道來的,為何維權會這么難呢?
為何維權難,作為自營平臺蜜芽一定會拼命維護自己的權益,雖然淘寶上假貨是出了名的多,但京東的維權要比淘寶困難得多,因為淘寶從平臺本身到支付過程都有一 個獨立的第三方在監控,而任何一個缺乏第三方的平臺是很難自控的。所以不管什么時候,他們只會撂一句話給你:“我們是正規渠道,并且有授權書”。除了個別 會一查到底的消費者,很多人就不會有下文了。
除此之外下面這些原因都可以成為平臺為假貨開脫的“借口”,但也不排除這些情況真的不存在:
1.是真貨,但授權書的頒發機構往往并不是品牌商本身,有可能是經銷商,進口方,甚至是竄貨,(專供電商的)次品等。
2.有假貨,也是中間環節混進去的,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我就是個運貨的,我本身有高仿渠道,運貨過程中把高仿混進把真貨換出。
3.其實是真貨,只是專供電商渠道的,量大,有區別與商超貨和原產國貨。比如,現在有的品牌已經從生產批號區分了。這其中“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人人皆知。
4.這是假貨的情況:行業內都知道,跨境電商風生水起之前就衍生出一條利益鏈:高仿貨可以進到保稅倉內,專供國內電商渠道。
雖然不能不盲目去相信這世界假貨橫行,但很多時候消費者選擇你的理由可以有很多種,但要放棄你只要一次不滿意就足夠了,所以,對于跨境電商來說注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