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電商快速發展的同時,農村電商也面臨一些無法回避的問題。請關注——農村電商還需直面哪些痛點?
如何真正使三農服務落地,使農民成為平臺的最大受益者,才是農村電商的核心議題。在近日召開的2015全球互聯網經濟大會上,農村電商作為一個專場話題,引起了眾多電商的關注。如今,諸多電商企業包括以阿里、京東為首的電商巨頭紛紛開啟電商進村旅程,以期搶先占據未來的市場藍海。但農村電商真的如外界所看好的,市場空間潛力無限嗎?
政府積極推動電商進村
2014年是中國農村電商元年。今年以來,政府的農村電商扶持政策也持續加碼。5月,國務院專門出臺《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隨后商務部也相繼制定了《“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明確1—2年內,在全國創建培育200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示范縣電子商務交易額在現有基礎上年均增長不低于30%。
8月31日,商務部、發改委、工信部等1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到今年上半年,我國農村電商占農產品整體銷售額僅在2.5%左右,而其他領域電商銷售額占比一般都在20%以上。因此,《意見》將進一步支持農村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各類資本發展電子商務,同時提出了10項舉措推動農村電商的健康發展。阿里研究院預測,到2016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總量有可能突破4600億元。
巨頭角逐農村電商市場
農村電商作為阿里的立體化戰略被放到了其三大戰略之首。阿里巴巴淘寶事業部政府事務首席代表鄭威透露,阿里的目標是利用3—5年的時間,投資100億元在全國發展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打通電商進村的最后一公里,最終實現電商全平臺全網的覆蓋。鄭威介紹,目前農村電商主要解決三流問題,即物流、信息流和交易流。現在的物流還不是那么順暢,信息流則依靠淘寶村點網站,實現幫助村民代購。而交易流則是建立在螞蟻金服的信用體系上,通過每人2萬額度的保證金幫助村民買東西,買完之后,貨發到村點之后,老鄉們可以先看貨品,滿意了再付款,不滿意可以退款。
京東也毫不示弱,京東農村電商戰略負責人李賀明表示,預計今年年底,京東的農村電商將覆蓋10萬個鄉村,截止到目前已經覆蓋到五六百個縣,全年年底超過700個縣,五年的時間覆蓋全國將近48萬個縣。
“農業領域由于流通環節多、流通損耗高、流通環節過長,造成了生產和消費兩端都不受益,電商平臺在這里面能夠起到什么作用呢?也就是農產品進城。”李賀明介紹,京東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特色農產品進城、優質的產品服務下鄉和縣域的電商生態形成。同時京東將通過“3F”戰略(工業品進農村戰略、農村金融戰略、生鮮電商戰略),打造物流、營銷、金融、大數據等網絡,通過線上與線下的聯動,用最短的時間將正品行貨多快好省送到農村,同時將原生態的農產品發往城里,真正解決農村與農民的需求。
解決農村電商的痛點
買賣寶的創始人兼CEO張小瑋認為,物流、支付、品質是農村電商的三大痛點。物流其實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物流配送網絡依然不夠發達有很大的關系;其次是支付,需要培養用戶習慣,接受在線支付;最后是品質的保證,農村也有很大的消費升級需求。“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農村的基礎條件,消費者、環境包括規則,這些東西都是處于快速增長,但是底子很薄的階段,當下做的具體事情我認為還是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配送、服務站、人才這基礎的三要素。”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冰表示,農村電商落地既要建立信息流,又要打通物流關。首先要建立大數據,即事關農民種植、養殖、生活、信貸、保險等各個方面的大數據,通過大數據的積累來獲得農民對消費的需求。其次,通過建設網絡消費平臺和優質商品供應體系,才能推動農村電商的健康發展。
“針對那些有創業創新思想意識的農民朋友,還有企業家,應該提供平臺,提供各種技術幫助,作為他們成功的助力,而對于那些思想觀念守舊的比較意識落后的人群,應該想辦法去顛覆,達成這兩步之后,最終就是要互聯網融合到我們傳統的農業當中,形成一個新時代。”中國化肥網主編杜雙江建議。
“農特產進城各個大網站都在做的一件事情,但是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真正的形成一個有效的模式,現在大家都在試行。”樂村淘的董事長趙士權認為,這里最終的核心就是互聯網最核心的東西,數據、人群和渠道。“其實農產品進城,我們很多人有一個誤區,認為農特產只能賣給城里人,事實上農村也需要,有很多地域性和區域性,我們農村也需要吃水果,我們的思維一定要顛覆過來。”更多資訊,盡在商城眾網。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