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眾網訊】美團和大眾點評在一起了,這場牽扯BAT三大佬的并購,徹底點燃了O2O們的腦洞。但你或許猜不到,這場聯(lián)姻最直接的受益者并非“美大”(美團+大眾點評,二者合并后還未確定新公司名稱,暫簡稱“美大”),而是阿里口碑。
真正的時間窗留給口碑?
一位零售資深人士、O2O深喉指出,“美大”的合并看似對O2O的戰(zhàn)局加了一把柴,實際上為競品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時間窗口。
根據此前58同城和趕集網、優(yōu)酷土豆、滴滴和快的的合并,兩班人馬的整合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時間,口碑和糯米有可能借此迎頭趕上。
“‘美大’整合勢必帶來的中層和基層骨干流失,省了口碑和糯米挖角的費用和時間。”業(yè)內人士預判,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并過程中,王興的初心很關鍵,稍有私心,就會演變?yōu)槊缊F對點評團隊的“屠殺”。
但最大的機會不止于此。
據“美大”各自官方郵件稱,合并后將經營原有業(yè)務,這意味著新“美大”將繼續(xù)在餐飲、影票、外賣等高頻的O2O業(yè)務線上越走越遠,卻忽視了由始至終沒有任何一家電商公司乃至互聯(lián)網巨頭涉足過的“實物類商品O2O體系”的建設。
這顯然給阿里O2O留下了一條活路,甚至有可能成為扭轉O2O戰(zhàn)局的契機。畢竟實物類商品交易是阿里巴巴(天貓、淘寶)的長項。
“的確,餐飲最為高頻和剛需的,但餐飲O2O是一個零和市場,互相競爭的結果最后只是此消彼長。”前述深喉分析,口碑網現(xiàn)在做餐飲可能只為其表,戰(zhàn)略縱深上要深插實體經濟。“特別是衣食住行的‘衣’(住和行同樣被O2O教育得很成熟),畢竟服裝才是阿里巴巴零售體系里最核心的類目。
上述人士認為,如果O2O不去做服裝,等于放棄了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必須指出的是,服裝這個領域是美團和大眾點評短期內還無法直接涉獵的。特別是國際一二線品牌和國內一線品牌的O2O,仍然是真空。
也就是說,美團和大眾點評從爭斗到合并,一直在原有的地盤里做算術題,卻放棄了更大的機會和空間。
“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當初合并的一個重要理由,是為了可以橫向擴張,做競爭之外的更多的出行增量市場。因此,透過‘美大’聯(lián)姻,看到的也只是眼下1+1=2的事情,對未來缺乏想象力。”一位互聯(lián)網投資界人士直言。
留給口碑的肉到底有多肥?
從2015年各項數據看,美團上半年交易額470億人民幣,在團購的市場份額51.9%,大眾點評以25.9%的占比緊隨其后(美團9月曝出估值為150億美金,大眾點評為100億美金),但這顯然與實體零售貢獻的數據相去甚遠。
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6141億元,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222億元。前者接近后者的五倍,而且實物類網購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僅為9.7%,這也意味著有近十萬億級別大市場是未被互聯(lián)網化的,對O2O嗷嗷待哺。
據業(yè)內人士透露,大眾點評原本有機會抄到阿里后路,引入與實體零售的O2O合作,但這個契機并沒有被充分延續(xù)下去。
盡管如此,目前依稀能夠在大眾點評App購物頻道看到搭建實體商品評價體系的痕跡:包括線下實體商城的POI信息,以及用戶圍繞每個品牌留下的一些評論。只是大眾點評并沒有為這些實體商業(yè)開放更多的流量合作。
“與線下實體商業(yè)開放O2O合作,效果將是非常驚人的。”曾經和點評有過類似嘗試的一位零售商表示,和點評、美團合作的最大好處是,傭金成本比天貓5%要低很多,流量轉化率也高。在電商低毛利的環(huán)境下,能賺錢是當務之急,“那些嘗過甜頭的商家會匯集成一股勢能。”
可惜的是,淺嘗輒止之后,“美大”的合體可能終結線下商家低營銷成本的美夢。但這些傳統(tǒng)零售商也不愿輕易轉身去投靠天貓。在商家看來,除去高門檻費,天貓無法為線下提供互聯(lián)網服務能力,相反只會不斷勸說傳統(tǒng)零售商把更多、更全、更新的商品放到線上交易,這讓更多意欲進軍電商的企業(yè)望而卻步。
因此,新口碑和喵街的擇時出現(xiàn),對實體商業(yè)來說顯得更“安全無害”。“畢竟是鼓勵更多客人到店,在線下交付,這正是用美團和點評的思路來做零售類的O2O。”
為此,螞蟻金服采取一系列組合拳,來勢洶洶,誓把O2O戰(zhàn)場擴大。此前,淘點點并入支付寶已是一個明顯的信號,新口碑的孕育就是直接要判美團死刑的最大殺器。
支付寶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口碑平臺的商戶數量已經超過10萬家,上線50多天的口碑外賣日均訂單破百萬。僅后者這一項數據,幾乎是美團外賣過去兩年的積累結果。
“雖然外界一直認為美團在團購方面一家獨大,且更加強勢,但從外部環(huán)境的演變來看,阿里+口碑、百度+糯米讓美團和大眾點評變成了O2O亂斗升級后的兩只‘困獸’。抱團取暖既體現(xiàn)了資本意志外,也從側面印證了兩家公司決意要和互聯(lián)網巨頭做殊死搏斗的野心。”
口碑“咬人”才是O2O大戰(zhàn)真的開始?
線下仍有大量產業(yè)有擁抱互聯(lián)網的渴望。這給了美團點評、口碑、糯米公平決斗的機會。
“O2O的本質是企業(yè)和產業(yè)的數據化經營,各個企業(yè)和產業(yè)都將陸續(xù)進入數字化和數據化的通道里,線上其實是5-10%,線下90%-95%。”業(yè)內人士分析,無論是支付寶瞄準的零售商還是新“美大”碗里的服務類商家,朝著實體經濟靠攏,并成為其戰(zhàn)略伙伴的路線是注定的,殊途同歸的結果是在O2O上必有一戰(zhàn)。
但新口碑資歷最淺、隱藏最深(包裝在支付寶App之中),即使新“美大”對實體交易的O2O市場坐視不理,阿里就真的能把這事辦成嗎?
對此業(yè)界看客判斷也不一。一位O2O平臺高管指出,支付寶和口碑的天然優(yōu)勢也是天然短板,即支付屬性過于明顯,支持商戶開展營銷能力不足。且支付寶現(xiàn)階段缺少線下商戶的信息和數據量,僅靠有限的大商戶(類似肯德基、麥當勞等)和SKU無法支撐起O2O的全貌。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過去在零售業(yè)扮演的“天敵”角色,也決定了口碑在中后期發(fā)展時能否擺正自己的位置,以及如何順利地和傳統(tǒng)商戶有更深入的合作。
“支付寶是工具,是阿里巴巴的“底褲”,但要成長為生態(tài)體系,還有很長一段路。雖然理論上,支付寶可以做很多底層包抄的事情,但如若插手太多,就會四面樹敵,衍生很多競爭關系。因此,阿里巴巴要做O2O,一定要另立門戶,自我顛覆才能有效化解和生態(tài)體系下其他公司之間的正面交鋒。”某百貨商場的信息管理負責人直言,阿里的另一個O2O利器“喵街”就是走在鋼絲上,隨時有可能被零售商舍棄。
“口碑可能會潛伏一段時間,短期內不足以對美團和點評造成沖擊和威脅。但坐擁支付寶這個超級數據源和支付大牛:3億的實名賬戶、數億的裝機量、每天6000萬的點開率給口碑做后盾,口碑就像一個天然圣斗士,成為阿里巴巴O2O的前臺。”前述資深O2O人士比喻道。
在該人士看來,口碑發(fā)力才意味著O2O三大陣營角力的重新開始。“百度燒錢斗狠可以,能否從單純的流量玩法轉向實體商業(yè)靠攏,取決于其思維是否可以及時調整,以及對傳統(tǒng)商業(yè)的理解成都。但留給百度O2O的時間可能只有2016年了。”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fā)現(xiàn)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lián)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