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臉的世界,長得美的都有恃無恐,而長得丑的永遠在騷動,甚至不怎么丑的也蠢蠢欲動。這可是門大生意!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產值已達5100億元,整形人次超過743萬,年發展速度平均呈40%以上的增長態勢。醫美消費已成為與買房、買車、旅游并行的四大個人消費熱點之一。而目前的中國已經取代韓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整形手術數量第二大國家,預計到2018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將超過8000億元。
在這樣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以新氧為代表的醫美互聯網社區與電商平臺逐漸成為美容、微整形、整形這一細分垂直市場的新鮮血液,散發出力量。
有多垂直?在新氧的社區內,已經累積了60萬篇用戶的整容日記,你能看到姑娘小伙子們拍下自己割雙眼皮、隆鼻、隆胸后觸目驚心的樣子,以及整形成功后的對比。除了解剖自己,他們還扒明星,剛剛完婚的擁有天使面孔的Anglebaby就曾被深扒七年整容細節。
新氧創立于2013年,在2014年年底獲得了由摯信資本領投、經緯跟投的2000萬美金B輪融資。其成立初衷是希望利用自己多年的互聯網工作經驗來搭建一個平臺,幫助消費者篩選適合自己的美容整形機構,與醫生直線溝通,解決傳統醫美市場信息不透明、價格不透明、項目風險模糊、醫療安全缺乏第三方監督等問題。
新氧美容App最受用戶喜愛的板塊是“美麗日記”,消費者以日記的形式分享自己術前、術中、術后的過程,并詳細標注出自己做的項目、醫院、醫生、價格、滿意度。通過這種真實而詳細的經驗分享機制,一方面用口碑的力量幫助“小白用戶”做選擇,另一方面也普及了許多專業護理方法和術后心態恢復與注意事項。
新氧創始人金星表示,目前,新氧平臺上已經有超過60萬篇網友分享的整形術后日記,覆蓋了200多個主流整形項目,以及上千家中國、韓國、日本的整形醫院和醫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整形分享數據庫。
對于新氧而言,隨著消費的升級,未來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潛在用戶,醫美O2O的路還很長。在大多數競品做廣度的時候,新氧有足夠的耐心去做深度。
以下為金星的自述內容整理:
燒錢階段的醫美O2O,怎么做深度?
我們是“社區+電商”的模式,整個大的發展方向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通過社區聚集用戶流量。第二個階段是給消費者提供更多消費引導,比如通過大量整形日記提升用戶黏度、加大使用頻次。電商也是在這個階段開始的,是為了給消費者整個服務流程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因為做社區時很多消費者抱怨,我在新癢平臺上了解到一些信息,但還是沒給我提供方便和價格優惠,他希望我們能把整套服務體系打通。但這只是為了提升用戶黏度。第三個階段才是流量變現。
我們現在基本上不考慮營收問題,還是在“燒錢”階段,也就是第二階段。也許是兩三年之后再考慮盈利,因為我們的投資方對我們從來沒有盈利上的要求,大家反倒會覺得對于醫療行業,急功近利會傷害消費者利益。所以,在這個方面我們有足夠的耐心。
目前,這個行業的競品也有很多,表面上看大家都是玩“社區+電商”,但真正實現了的很少。為什么這么講?什么是真正的社區?我認為,一個真正的社區有兩個要素:第一,你的內容是大量UGC的內容,也就是大量用戶創造的內容;第二,你要形成用戶之間的人際關系,形成一個社交網絡。如果用這個尺度去衡量現在所有的整形網站,能達到這個標準的可能只有我們一家。
在我們的社區里面,點擊用戶頭像,能看到他的主頁,上面有這個用戶簡單的個人資料,能看到他過去做了什么整形、現在想做什么整形、過去有沒有發表整形日記、在社區里有沒有問答過問題、有多少粉絲等等,還可以跟他點對點的發私信。這才證明他是真實的用戶,而且用戶和用戶之間有一些真實的關系。
有的玩家走的是更廣泛的路線,他會講自己不只是局限在整形領域,包括眼科、齒科、皮膚科、減肥、抗衰老等品類。有的是走中介路線,自建資訊師團隊,所有客戶跟醫院的溝通都是通過他,他在中間收取比較高的傭金(一般20%~30%)。也有內容做得比較好的,但它是PGC的內容,就是讓編輯去做一些大專題和深度稿,是偏傳統媒體的方式。
我們的想法是,首先一定是站在醫美領域里,因為光醫美已經是非常大的市場了,有非常大的用戶體量和非常多的痛點,可能在別人去做廣度的時候,我們要走向這個行業越來越深的地方。
第二,我們會慢慢去發掘醫生的力量,形成醫生跟患者直接溝通,或者叫C2C或P2P這樣對接的平臺。但這里面還有非常多的障礙,因為很多醫生不懂怎么經營,同時,由于體制原因,中國大量的醫生是在公立醫院,很多公立醫院連市場部、網絡運營部都沒有,即使是民營醫院也是五花八門,每一家的運營方式、打法都不一樣,里面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需要更多線下團隊去跟這些醫院、醫生做一對一的服務,手把手教他們怎么用我們的平臺。
介于團購與河貍家之間O2O模式
我們比較大的優勢是有60萬篇網友的整形日記,數量比其他所有競品加起來還要高幾倍。所以,一方面我們社區會更加注重UGC,另一方面也會在電商上越走越深,越來越側重線下這一塊。
做O2O的電商,大概可以分為兩類:最簡單的是團購模式,也就是說怎么服務我不管,我給你一個團購券、一個特別便宜的項目,你去消費;最重的模式是河貍家這種,我自己養手藝人,自己去做培訓、做服務標準。而新氧是介于這兩者之間的。
大家都知道,純粹團購的模式很容易帶來服務質量的縮水,比如一個套餐正常價格是200元,現在我給你50元團購券,我本身是虧錢的,那醫院在服務上會不會有相應的縮水呢?這是個很難控制的問題。在醫療領域里,服務的縮水可能就會帶來比較嚴重的問題。至于很重的模式,醫美領域先天是做不了的,因為沒辦法做到上門服務,必須有一個固定的場地。醫院手術室是什么樣、有多少床位、注射室是什么樣,國家都是有規定的。
所以我們的電商模式是介于這兩者之間的,既不是團購模式,又不是做上門服務模式。我有大量線下團隊成員去輔導醫院和醫生怎么用我們的平臺做經營,這樣,我們對于整個價格體系、項目有沒有隱性的消費、藥品會不會保真,都有大量的審核。
為何不擔心用戶留存不下來?
我們的用戶活躍曲線非常有趣。在整形決策周期之前那幾個月的活躍度非常高,術后恢復期差不多兩三個月(有的項目恢復期可能長達半年)的時間內,用戶黏度也是非常高的。
對用戶來講,我們是一個有效率的工具,他要用我們來獲取信息。不同項目的決策周期是不一樣的,有些項目的決策周期相當長,比如隆胸,從醫院數據來看,平均一個隆胸客戶考慮的時間都在一年半左右,最長的能達到三年到五年。所以,消費者在做決策之前可能會花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我們平臺了解大量信息。
而對另外一些項目,比如激光類型的微整形項目,消費者可能很快就下決策,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考慮,但這個項目的特點是頻次高,基本上半年到一年就會做一次。很多整形醫院的統計是一個微整形用戶每年消費的頻次大概是兩到七次。所以,這樣的一個用戶,我更不擔心他會流失,他會頻繁使用我們的平臺看有什么樣的優惠、有哪些新活動。而且這種類型的項目技術進步非常快,每年都會有新技術引入國內,用戶會時常來看有啥新東西。我們基本不太擔心他留存不下來。
另外,對于整形,像蓋房子一樣,先搭框架,再做細節。如果你想讓自己變成Angelababy,先做的一定是大輪廓整形,然后再是微整形調一些細節,比如填充太陽穴、改變顴骨高度、修飾下巴等等。所以這種大的整形和微整形其實是一個組合的關系,你想要好的效果,就要一整套做下來。
兩大痛點:推廣+改造線下
對我們而言,最大的痛點有兩個:一個是推廣上的痛點,有太多政策的限制,這些限制會導致我們不得不去跟傳統整形醫院搶有限的流量,這樣推廣成本會比較高。但我們現在也探索出一些新的路子,比如說內容營銷、社會化營銷等,成本要比醫院低得多,推廣效率也還可以。
另一個痛點是如何去改造線下。整個線下市場有十幾二十年的經營歷史,形成了自己的經營思路、理念和固定打法,但他們的很多打法從我們來看并不是用戶體驗很好的方法。這就會有一個角力的過程,一開始他們都是抗拒的,只有很少的醫療機構會接受我們網絡運營的理念,會按照我們的方法和規則去做,經過長時間的市場教育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跟我們有共同的思路。
如何站在輿論平臺的角度降低醫療風險?
美容整形的安全和信任問題是關鍵。而這恰恰是我們這樣一個互聯網平臺的價值所在。
傳統整形醫院非常不好的一點是,咨詢師是核心,而不是醫生。基本上所有的整形醫院老板都把咨詢師當成自己的親戚,因為咨詢師決定了醫院每個月的銷售額是多少。一個患者進入醫院,第一個面見的是咨詢師,好的咨詢師能達到70%到80%的轉化率。但咨詢師是以銷售為導向的,他是拿業績銷售提成的,所以他很容易有虛假宣傳或過度宣傳。他為什么敢這么做,因為他不承擔責任,真正做手術的是醫生,有問題了,患者會找那個醫生。
相對來講,我們作為一個提供信息的平臺,膽子一定是小的。我們現在一個月幾萬單的交易流水,如果不控制好這個風險,很容易出問題,概率和數量都會比傳統整形醫院要高得多。那我怎么去關注風險呢?
第一是對項目的選擇。兩百多個整形項目里一定有相對高風險的,一定有一些我們知道它會有比較明顯的副作用的,所以我們以低風險的整形為主。平臺80%的訂單都是相對安全的微整形,手術類的我們會推一些微創手術,比如雙眼皮、埋線、吸脂、脂肪填充,這些東西即使出問題也是可以拯救的。
第二是對醫院的鑒別。整形這件事很專業,醫院給你用的是真藥還是水貨,普通消費者很難去鑒別。但我們能鑒別,我們知道哪家醫院以前用過水貨、以前出過問題,就不會跟他合作。
從另外一個層面上來講,只要是醫療,風險一定是不可避免的。每一年因為流感都會死那么多人,整形一定會有消費者不滿意或者出問題。我們的做法是:我不是醫療機構,不能真正解決這個問題,但我可以提供一些保險和相關的法律援助,包括在資金上有先行賠付機制,給消費者更多保障。如果消費者與醫院出現糾紛,我們從一個輿論平臺的角度來講,也是能給消費者一個支持的,消費者在我們平臺上發投訴帖子,醫院會很緊張,會迅速過來跟消費者協商解決問題。
中國市場處于一個拐點,未來每個人都是潛在用戶
目前,新氧有600萬激活用戶,我覺得市場空間還很大,甚至每個人都可能用。我們提到整形,大家對于這個詞其實是有誤解的。整形學名叫做醫療美容,醫療美容下面分四個科室:一個叫美容外科(這是大家提到的動手術的東西),另外還有美容皮膚科、美容齒科、美容中醫科。
從另外一個維度來講,整容里面有一個很大的功能,比如你覺得我很美,我不需要整形,但我總會老,整形里就有抗衰老。在美國醫美市場里,一半以上的份額都是抗衰老的市場。未來,男女老少每個人都可能需要抗衰老。所以可能用不了多少年,我們每個人都有醫美的需求,整個醫美的觀念也會越來越替代整形或者整容進入到消費者的頭腦里面。
這是一個消費升級的過程。二十年前,中國人大部分都是不化妝的,也不用保養品,而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有了消費升級后就不一樣了。醫美的消費升級像為韓國、臺灣、歐美一樣,等人均GDP又到了一個臺階,它就一定會進入大眾消費市場,像汽車、旅游一樣,是消費升級的產物。
中國市場,從體量上來講不算小,一年是兩三千億的盤子,市場特點是比較混亂。但任何一個市場的發展一定是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中國市場整體上是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整個醫美行業會越來越規范,相關的政策法規會越來越齊全,消費者的意識會越來越成熟。我認為,整個市場這幾年正在處于一個拐點。
我們都說韓國是宇宙第一整形大國,但你想想,韓國人其實比中國人要保守,大男子主義很嚴重。但為什么一個大男子主義的國家、一個直男癌嚴重的國家能夠接受整形,所有男人不覺得自己老婆整容是可恥的事情呢?在韓國剛開始出現整形的時候,第一例整形是駐韓美軍的軍醫去給韓國人去做的,一開始大家不接受到現在全民接受是一個過程,而在中間某一個時間段有一個拐點,我認為中國這幾年正好是處在這么一個拐點。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