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得越來越多的人依賴上了互聯網,據零點調查發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使用互聯網的人群中,九成以上大學生和白領群體、半數以上城市務工人群和縣城民眾、四分之一的城市中老年群體最主要的信息獲取渠道為互聯網。
據悉,此項調查是零點調查于2015年2月在30個城市、10個縣級市開展的民眾信息獲取模式調查,針對中學生、大學生、白領群體、城市中老年群體、城市務工人群和縣城民眾六個群體的信息獲取渠道及主要互聯網活動進行研究。調查採用入戶訪問、攔截訪問、在線調查及電話訪問相結合的方式,共計回收有效樣本10720個。
“移動互聯網本身在塑造著人,這是一個互動的概念,人和互聯網在相互改變。互聯網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生態,這里面有著強大的社會力、市場力?!绷泓c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說,互聯網促成了信息對稱型的消費者和公眾,移動互聯網成為核心部分,對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改變很大。這對產品設計、公共政策設計都具有借鑒意義。袁岳認為,互聯網大大縮短了人們認識事物的周期,進而改變消費周期、行為周期乃至創新周期,也改變著人們認知和審美的樣式。
超9成大學生和白領群體最主要的信息渠道為互聯網 日均上網時長超6小時
調查數據顯示,使用互聯網的白領群體和大學生比例分別高達98.3%和97.9%﹔中學生(83.1%)和城市務工人群(81.3%)中的網民比例均超過八成﹔使用互聯網的縣城民眾(71.8%)和城市中老年群體(67.2%)也在七成左右。
在使用互聯網的人群中,96.4%的大學生、90.7%的白領群體和78.8%的中學生最主要的信息渠道為互聯網。此外,58.7%的城市務工人群和53.7%的縣城民眾獲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為互聯網﹔即便是數字化程度較低的城市中老年群體,也有25.4%以互聯網為最主要的信息獲取渠道。
大學生和白領群體日均使用互聯網時長超過6小時(白領群體6.3小時,大學生6.1小時)﹔縣城民眾和城市務工人群的使用時長分別為3.6小時和3.5小時﹔中學生和城市中老年群體的日均使用時長也接近3小時(中學生2.8小時,中老年群體2.4小時)。
移動互聯網增長強勁 有趕超PC互聯網之勢
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民眾使用移動互聯網的時長漸增,有趕超PC互聯網之勢。數據顯示,城市務工人群、中學生、大學生和縣城民眾使用移動互聯網的時間已經超過PC互聯網。
民眾高度依賴互聯網 互聯網融入生活各方面
研究表明,互聯網深度介入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群體在互聯網上進行的活動主要有獲取資訊、學習工作、即時溝通、網絡社交及各類休閑娛樂。
在PC互聯網上,白領群體、城市中老年群體、大學生、城市務工人群和縣城民眾五個群體最主要的活動是“獲取資訊和學習工作”。其中,白領群體、城市中老年群體和大學生提及該項的比例分別高達85.8%、82.1%和81.4%。
在移動互聯網上,雖然“即時溝通和網絡社交”以及“看視頻和聽音樂”等活動被提及的比例較高,但“資訊獲取和學習工作”也是民眾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的重要活動。特別是白領群體(71.2%)和大學生(69.5%),分別有七成左右在移動互聯網上最主要的活動是“獲取資訊和學習工作”。
微信主要瀏覽親朋近況 微博更多關注新聞資訊
微信和微博作為強勢興起的社交平臺,逐漸成為民眾重要的網絡信息來源。微信以強關系為基礎,具社交優勢,朋友和家人的近況消息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但是,微信上的新聞資訊也受到各群體較強關注,城市中老年群體(70.6%)最喜歡瀏覽的微信內容是“新聞資訊”,白領群體、大學生、城市務工人群和縣城民眾均將“新聞資訊”排在第二位。
微博用戶間呈現弱關系,親朋好友的近況消息并不如在微信上那樣受關注,在微博上民眾更多關注的是各類新聞資訊,六群體最喜歡瀏覽的微博內容都是“新聞資訊”。近八成(76.7%)中老年群體最喜歡瀏覽的微博內容是“新聞資訊”,白領群體(67%)、大學生群體(66%)和縣城民眾(61.9%)中最喜歡“新聞資訊”的比例也都超過了六成。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