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界似乎更愿意用“死”來描述一款產品或商業模式的結局,但往往這種抓人眼球的說法不過是外界視角的一種自嗨,門戶模式可能是眾多躺槍者中最冤枉的那一個。
隨著移動化的日漸普及,“門戶式微”成了這兩年出現頻次極高的詞匯,當一個詞匯頻頻出現在人們信息獲取的途徑中時,也就逐漸認同了這個局面;門戶式微這個判斷,在筆者看來本身是一個偽命題,為什么?一言以蔽之,不能單純以門戶網站的新聞以及廣告業務作為衡量標準,你可以說門戶網站的新聞不好做了,面臨眾多競爭和自身瓶頸,但絕不能一錘子落地,說門戶要掛掉。
首先,總編輯不是門戶的神祗,只是一個職位。
清明節假期剛結束,就看到兩則新聞,先說第一個:有自媒體爆出新浪網將取消總編輯這一職位,新浪官方也沒有進行否認;對比去年陳彤離職新浪,這個消息自然沒有那么震撼,但在人們始終在猜想誰將接替陳彤位置的時候爆出取消總編輯一職,這難免給外界傳遞了一個信號:總編輯這個職位,恐怕行將逐漸退出新浪甚至其他門戶媒體的歷史舞臺。
再說第二個消息,網易任命李黎為網易傳媒集團CEO,向網易集團CEO丁磊匯報,網易總編輯陳峰將向李黎匯報工作。此前有總編輯趙瑩離職,此番繼任者陳峰則將向履新的李黎匯報工作,雖然網易和新浪在管理架構上不同,處理方式也不同,但可以清楚地看出網易和新浪對待總編輯這個職位的態度。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總編輯這個職位的重要性可能會逐漸被弱化,但總編輯畢竟只是一個職位,即便他有足夠的話語權,廣泛的影響力,但他不能完全代表門戶網站。如果僅僅因為這種人事上的調動就武斷地認為門戶從此一蹶不振,就好比一支戰績輝煌的球隊換了主教練后就要英雄遲暮一樣。
查閱官方的新聞,網易門戶新CEO李黎在2012年起任網易副總裁,負責網易門戶銷售部、運營中心、汽車事業部和房產事業部工作。如果再深挖一點,就會發現李黎早在2000年就進入網易,是網易不折不扣的一名老兵,也可以說是網易門戶里成長起來的嫡系,而且更偏向于銷售業務。這里面的邏輯想來可能會是用一位常年熏陶在“網易內容有態度”的銷售人才,拉動更有態度的網易內容質量。
再看新浪這邊,除了總編輯不再作為常規職位外,據可靠消息是新浪正在搭建大事業部的格局。原來網站的各大頻道紛紛獨立或者整合,新浪引以為傲的體育頻道早就開始獨立運營,獨立的體育新聞App早已推出;新浪科技也整合到新浪財經旗下,統一歸事業部的總經理鄧慶旭(曾經呼聲最高的陳彤繼任者)管理;而娛樂頻道這樣的部門,據說也并入了微博公司,明星牌嘛,這也符合新浪的大V明星路數。
由一個總編輯統籌所有頻道或者說垂直業態的發展的確變得不太現實,在日趨成熟的內容生產模式下,門戶網站總編輯的職能將被弱化,垂直行業的職能將被分散到各大事業部。
人事的調動和離去,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更多聚焦在一個總編輯職位上,難免顯得有些坐井觀天,門戶和總編輯之間不是左膀右臂的關系,當然更不是唇亡齒寒的深情,權當看做一次次再正常不過的適時改變就足夠了,難道搜狐找來南方都市報的陳朝軍做總編輯,我們就應該齊呼總編輯轉型時代的到來么?
其次,門戶的垂直化戰略只是變革的形式
自雅虎以來,門戶這個模式引領了互聯網尤其是PC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國內四大門戶的概念無論從業界影響力還是從商業模式、甚至從所謂的情懷上講都多少流露出一種時代的歷史感在里面。以新浪、搜狐、網易為代表的門戶網站們一直是不容忽視的力量,過去十幾年內不斷滿足著數億用戶的資訊需求,但隨著人們對內容生產價值越來越高的需求以及移動化時代的到來,一種模式勢必要做出自身的改變,App應用尚且要迭代,門戶模式的轉型也難免于此,擁抱變化不是式微,也不是放棄,更像是自我的造血加強。
除了上文提到了新浪的一些頻道業務的調整,新浪門戶拆分汽車頻道,成立汽車事業部;而以新浪房產為依托的新浪樂居2008年就開始進行獨立品牌和垂直網站運營,并在去年上市;新浪的游戲業務也分拆出來,成為完全自負盈虧的獨立公司。
并不是僅有新浪發生這樣的變革,搜狐視頻早已獨立運作,搜狐汽車的垂直化也早在視頻之前,據說當時搜狐汽車的其主編何毅也無需向總編輯匯報,在今年陳朝軍來到搜狐之前,前任總編輯吳晨光僅主管新聞中心和財經頻道,包括時尚、娛樂等頻道的垂直化早已在運作之中。
既然提到垂直化,就以汽車這個最具代表性的垂直行業為例,無論是搜狐汽車還是新蘭汽車在資訊時代都曾具備強大的競爭力,但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用戶的需求已不僅僅局限在資訊方面,如何更好的把握用戶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是門戶汽車頻道集體面對的新課題。搜狐汽車前主編何毅曾說,垂直化運營是汽車門戶網站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的確,當易車、汽車之家等垂直網站異軍突起,相繼完成上市,老牌門戶汽車頻道的發展自然壓力山大。
門戶網站的垂直化的目標可以概述為一個:就是達到精準而且快速覆蓋。這個意義的呈現其實很像是微博運營的矩陣形式,由點深入,逐級覆蓋到面。以往門戶是為滿足公眾的通用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其特點是快速、海量;而垂直則是為細分市場中用戶提供體系化解決方案,其特點是精準、有效。這與戰場上的各個擊破、繼而掌握戰局的策略骨子上基本上是一個思路??梢灶A見的是,隨著垂直化、移動化成為主流,互聯網門戶內部勢必將有更多的事業部被建立起來,獨立發展將成為常態。
回到最初的話題,門戶這個模式會變革、會進化,但門戶本身無論如何我都想不出怎么會死掉?信息的時代、即便是碎片化的信息消費衍生了更多的產品形態,但可以相信的是門戶隨之改變,但改變的只是門戶呈現的形式而已。
唱衰博人眼球,但還是那句話,門戶不死,只不過是換了種生存方式罷了。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