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嘀嘀打車等新型車輛服務公司的走入眼簾以及Uber最近進入中國的一系列舉措,整個行業可以說一石激起千重浪。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我們會看到Uber在美國是如何對的士聯盟之外的另外一個政府保護行業進行沖擊,然后,也許我們國內同行也需要認真思考這種新型車輛服務革命所帶來的商機以及對相應行業造成的沖擊, 并未雨綢繆...
其實的士聯盟并不是Uber為首的這種新型的車輛服務公司所顛覆的唯一一個受到政府保護的行業,要知道現今的汽車經銷商事實上也漸漸感覺如坐針氈,其中有個原因是現在的美國青少年都不愿意花時間去考取駕照了。根據“交通事故預防“在2012年報道的文章顯示,青少年樂于爭先恐后的獲取駕照曾是美國過往的一個文化習慣,但,至少在最近的30年中,16歲左右的青少年獲取駕照的人數已經遞減了約40個百分比。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汽車經銷商樂于從州政府頒發的條例“禁止汽車制造商將汽車直銷給用戶”中獲利。盡管有些經銷商專賣一個汽車品牌,但作為游走于終端用戶和汽車制造商的經銷商,他們還是有很大的獲利和操作空間的。
例如,西佛吉尼亞州的經銷商最近成功游說當地政府立法禁止當前炙手可熱的特斯拉將其制造的汽車直銷給客戶,以確保他們的銷售人員的利益和競爭力。
但是如前所言,美國的下一代人現在不但對學車沒有什么興趣,甚至對完全擁有一輛自己的座駕也提不起多大的興趣來了。就算他們真的去學車,他們的目的也只是為了方便今后租車一日游而已,而不是要買輛車來上下班用。
“我之前一直敦促我兒子說,‘難道你不想學習如何開車嗎?’ 而他常常回應說,‘也許吧,但現在沒興趣,‘” 企業家Eric Golden跟紐約泰晤士日報的Nick Bilton如是說。 “最后我自己猛然醒悟:為什么我需要煞費苦心的敦促這個化骨龍去學車呢?一個老練的來自Uber的司機操控著方向盤不是比我那化骨龍一手拿著酒瓶一手握著方向盤來得更安全嗎?“
在最近這30年里,青少年們獲得一個駕照的欲望已經逐漸衰減,而他們的父母出于省事和(更重要的)為自己小孩的安全著想,也同時失去了以往整天嘮叨強迫小孩去學車的動機,
綜合而言,這些對汽車經銷商來說都是個壞消息, 他們受益于政府條例“禁止汽車制造商直銷車輛“的保護已經太久了。比如現在你要買個特斯拉的話你需要在網上訂購 - 而這對面對面整天對你唾沫橫飛的汽車銷售人員來說是鞭長莫及的事情。
所以說,隨著個人對購車的需求欲望的下降,從而對經銷商們的銷售大軍的需求也會隨之下降。無論是那些僅僅需要搞輛車來在周末度個假的普通人,還是使用Uber服務進行代駕服務的司機,他們都更傾向于找個租車公司來租輛車而不是去買輛車。
例如,舊金山的初創企業Breeze就是專門將車出租給使用Uber服務的司機以賺取每天的車輛使用費用。很多Uber司機其實都沒有必要自己買輛車來載客的,根據最近的調查報告發現,81%的Uber司機都是兼職的。他們很大一部分人都是為了在下班的時候開車幫補下家用或者在進入大學前開車賺點學費而已。
至于汽車租賃公司,他們對汽車經銷商的需求也微乎其微:他們沒有必要在汽車經銷商廣告滿天飛的店里來跟你這些銷售人員進行討價還價,這些租賃服務公司非常清楚他們需要什么樣的車來滿足租客的需求,所以他們可以目標非常明確的很方便的就在網上進行購買。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人們對汽車的需求其實并沒有變,但是對汽車經銷商的銷售大軍的需求卻不多了。
所以,暫時來說,那些汽車經銷商還能夠在政府條例的護蔭下掙扎生存,但他們最終還是逃脫不了Uber引領的運輸行業革命所帶來的沖擊!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