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正在互聯網上引發熱烈而繁雜的爭論。很多人認為,電商將是農村經濟發力的快速通道,也是生意越來越難做的電商賣家們所垂涎的一塊藍海。
大部分地方政府也相信,通過電商能改變目前農產品在銷售渠道上的諸多問題。
但另外一部分人相信,目前投資界對農村電商表現出來的巨大熱情,不過是有意或者無意的泡沫,因為農村市場并非如想象中那么肥沃。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大多出身于農村,對故鄉前途的悲觀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上個月,一篇名為《被高估了的農村電商》的文章得到熱捧,便是這種情緒的集中展現。
但從趕街網的實際經驗來看,問題的答案可能超乎這兩者之外。趕街是國內最早的農村電商平臺,也是這一市場的實質性的規則制定者。
這家公司專注農村市場已經近5年,并于2013年最早提出當前農村電商“縣中心+村服務站”的通行模式。從其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中國的農村電商至少有3個被誤解的真相。
農村網購需求并不低,但農村專屬商品的缺口依然很大
首先,農村市場對網購存在極大的消費需求。在電商之前,由于庫存壓力帶來的商品匱乏,是造成農村市場需求低下的主要原因。
簡言之,商品并不能讓農民滿意,自然無法讓他們舍得花錢。而電商帶來了豐富的商品及多樣選擇,讓農村市場的消費潛力得以釋放。
在趕街網的首頁上,有一篇七旬老人購買跑步機和蒸汽浴的新聞,很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由于電商的出現,山村里的老人們,可以買到之前聽都不曾聽說過的商品。
根據村淘及其它農村電商平臺的數據,也可發現隨著電商的到來,浴缸、馬桶、洋酒等過去城市專屬的商品,都逐漸走進農村。
但農村市場依然存在特定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在目前并未得到滿足。以解放鞋為例,這種由帆布和橡膠制成的鞋子輕便、便宜、適合下田勞作,是中國農民最喜歡的鞋子,在每個村莊里都能賣出去上百雙。
但同時,農民也抱怨市面上的解放鞋不夠結實,而且款式單一,不能滿足不同環境不同季節的勞動需求。
類似情況在其它商品中一樣存在。如電飯煲,城市家庭的追求更多是智能化和營養保留功能,但對農村家庭而言,有足夠大的容積,以及高省電能力才是最首要的考慮因素,而市面上能滿足這些要求的產品并不多。
農村人對網購并不存在信任問題,但售后保修是個大門檻
第二個常見的誤解是認為農村居民對網絡會抱有天然的不信任和抵觸。中國農民確實歷來給人留下固執和保守的印象,但同時,他們也是最具實用主義精神的一群人。
面對新生事物,他們確實會表現得謹慎、小心翼翼,但一旦發現這能帶來實際好處的時候,就會迸發出極大的熱情。
這點從農民們的瘋狂購買行為可以得到證明。當有人首先嘗試從網上購買某件商品后,發現不但價格便宜,而且質量也超過當地實體商店,此時往往就會出現周圍人一起搶購這種商品的局面。
在趕街的多個服務站,都發生過這樣的案例:有人從趕街網買回來一條牛仔褲,緊跟著村里數十人都買了一模一樣的褲子。
信任問題完全能夠解決,但農民對網購依然抱有擔憂,主要是在售后保修上。標準化、大品牌的商品,由于擁有全國性的售后保修體系,尚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但對于那些無力提供全國保修服務的商品來說,如何進行售后維修就成了需要考慮的實際問題。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農藥噴霧器,雖然廠家承諾保修,但需要消費者承擔來回郵費,而這種大塊頭商品的郵費往往就超過在本地維修所需的費用,這讓很多農民心生抱怨。
物流問題是個難題,但不能稱之為瓶頸
最大的誤解來自于對物流的判斷。幾乎每一個人都相信,物流配送困難是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城鄉之間的物流配送確實是個難題,對農村電商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但遠不到瓶頸的地步。
城鄉物流配送難題并非技術性的,而是成本性的。目前的配送條件,已能確保將快件送至農戶手里,甚至連時間也可有所保證。
唯一的問題就是成本,在現有情況下,讓農村也享有同城市一樣的物流服務,必將產生極高的成本。由于快件數量少,這些成本難以消化,所以農村電商公司采取的是合作方式,利用現有的郵政、客運等渠道進行配送。
這些渠道所提供的服務肯定不夠令人滿意,但畢竟能解決最關鍵的問題:送到。
對于農村電商消費者來說,目前的物流需求是從“到不了”變成“送得到”,而“快點到”還是下一步的需求。
總之,電商在農村的發展需要更多的條件和時間,產品的針對性需要更強,有意拓展農村市場的商家也需要準備好在售后服務投入更多,物流更是需要花大錢。
就目前情況而言這都是很高的要求,但如果就此認為農村電商缺乏生命力則無異于癡人說夢。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