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5年中國大數據發展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達到115.9億元,增速達38%。“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政策力挺、互聯網企業積極布局,大數據產業值得期待,大數據生活令人憧憬。
對企業而言,通過大數據反饋的信息企業能對消費者的需求有更精準的把握,從而做到按需生產;同時也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改善用戶體驗,從而促進產品營銷。對普通用戶而言,大數據更多的是改變了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居家生活、旅游出行、投資理財等方方面面。
大數據的確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的便利,能夠極大的方便我們的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但大數據也有隱患,那就是隱私問題。目前在大數據獲取數據方面的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缺少系統的、必要的監管。這也就給用戶的隱私安全埋下隱患,甚至會出現用戶隱私“裸奔”的情況!
那么用戶的這些隱私信息是如何“裸奔”的呢?說起隱私信息就不得不說我們每天都在用的手機!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移動電話用戶凈增1964.5萬戶,總數達13.06億戶,移動電話用戶普及率達95.5部/百人,比2014年提高1部/百人。這樣龐大的用戶群,必然會成為各大數據公司希望占有的終端,但在這其中擁有決對優勢的,卻是手機的制造商。
相對于PC用戶是最高權限獲得者而言,手機使用者并不是最高權限的獲得者,手機廠商才是擁有手機最高權限獲得者,如果這些手機廠商管理不夠嚴格,那么,我們的信息就可以在毫無提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大數據”了。
大家的手機中都會有不少的聯系人、短息和通話記錄、很多的照片已經各種應用。聯系人基本就是你的人脈信息、短息和通話記錄就是你的人際關系信息、照片就是你的隱私信息、各種應用就有可能體現出位置、職業、收入等各種信息。
那么這些數據是否會被“大數據”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們選取了OPPO、vivo、ZUK、魅族、一加、三星、小米、華為、中興、華碩、360、努比亞、樂視等10多個品牌的手機來進行統計測試,并希望通過測試,讓大家關注您的信息安全和大數據下的信息安全引發的擔憂。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