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眾網訊】據H&M發布的財報顯示,公司業績持續下跌,截至今年9月漲幅已跌入最低值。然而,同樣身為快時尚品牌的ZARA則表現出良好的業績。分析師認為,H&M業績下滑主要受困于庫存的高壓力,而ZARA大幅度擴張線上銷售幫助了其盈利上漲。
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快時尚
近日,全球第二大服裝零售商H&M集團發布財報顯示,公司9月全球銷售僅取得1%的增長,為過去一年最低增速。H&M集團三季度的毛利率下跌190個基點至54%,而去年同期則為55.9%。稅前利潤為63.01億瑞典克朗,相較去年同期的69.36億瑞典克朗下滑9.2%。凈利潤為48.2億瑞典克朗,較去年同期53.06億瑞典克朗減少9.2%。目前,H&M集團已經連續五個季度利潤下滑。
然而快時尚龍頭、全球最大服裝零售商ZARA卻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據悉,ZARA集團在8月1日至9月18日的頭7周銷售強勢增長了13%,盡管與上半年16%的增速相比有所放緩,但已經遠遠甩開H&M集團的僅為個位數的銷售增速。
另外,在ZARA集團發布截至7月31日的上半年財報顯示,ZARA集團上半財年銷售額上漲11.1%,實現營收104.7億歐元,約778.3億元人民幣;利潤收入上漲7.5%,獲得收入12.6億歐元,約93.6億元人民幣。
H&M受困難敵ZARA線上優勢
據了解,H&M集團將銷售下滑的原因歸結于季節氣候和匯率問題帶來的負面沖擊。然而,H&M集團在9月底發布的前9個月業績時,警告夏季銷量不佳導致集團會出現庫存較高的問題,對當季的減價促銷風險提升,進而利潤率形成較高的壓力。
資料顯示,直到8月底H&M集團的庫存總值同比大漲了24%,對全年銷售形成較大的風險,占全年銷售的16.6%,而去年同期則為14.4%。
業內人士認為,H&M集團因競爭加劇導致的結構性問題才是業績持續下滑的根本原因。分析師Jamie Merriman指出,如今消費者更傾向使用零售網絡和電子商務渠道進行購物,因而對仍在實行高速實體店擴張的H&M集團產生較大影響,主要表現為零售銷售被削弱,盈利能力長時間收縮。
然而業績快速上漲的ZARA集團則表示,集團業績上漲主要受益于集團在網上擴張店鋪的策略。
據悉,截至今年7月底,ZARA集團在全球設有7096家門店,今年上半年中,ZARA新開店面83家。另外,ZARA品牌9月8日首次入駐越南后,全球實體零售版圖得到大幅度擴張,達92個市場。上半年中,新上線的11個線上銷售地區已布局39個市場。至今年10月,ZARA集團旗下所有品牌都將在土耳其開展線上銷售。集團表示,還將繼續投資線下店鋪,加大對銷售渠道的整合力度。
提高效率成快時尚制勝關鍵
對比ZARA而言,H&M近80%的產品是通過美元在亞洲國家采購,這個比例相對于ZARA集團的35%盡顯劣勢。ZARA集團65%的采購則集中在集團總部附近的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和北非等地,從而ZARA集團能夠更迅捷地對消費者需求和時尚潮流做出反應,甚至可以根據氣候生產出“接地氣”的產品,這種高效的業務模式比H&M等其他快時尚品牌極具優勢。
對此,派尚服飾搭配學院院長康蘭馨則認為,快時尚品牌作為經濟風向標仍是非常有活力的市場,它是相對于奢侈品品牌并行的市場發展。可以代表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平均消費能力,因為可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所以是能長期發展的有價值的市場。H&M和ZARA的業績出現波動是正常現象。目前,H&M業績下滑而ZARA業績不斷上漲其實也反映出快時尚品牌的較量過程。H&M由于較高的庫存導致業績下滑,說明在庫存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問題。但事實上,庫存是每個品牌都會面臨的問題,然而是否能良好地操作庫存量也反映出集團對該品牌的市場預估能力。H&M若想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首要問題就是清理高壓庫存,采取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配合手段,提高品牌性價比。另外,H&M可以運用多品牌戰略計劃,重新規劃品牌定位,發展一個略微高端的旗下品牌,進而幫助集團提升品牌形象,才能達到為集團業績創增長點的目的。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