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視財經頻道在揭露直播行業亂象時,特別批評了羅永浩、辛巴等頭部主播帶貨中的假貨問題。除此之外,被央視點名的還有自稱“德國高端廚具品牌”的康巴赫,報道指出,“康巴赫”鍋具品牌實際上主體運營者為浙江巴赫廚具有限公司,但卻長期以“德國制造”為賣點,此前已經被當地監管局兩次處罰,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盡快消除影響。
憑借“百年歷史德國品牌”宣傳噱頭,“康巴赫”一度在網紅直播間和朋友圈吸粉無數,一把炒鍋輕松賣到400元,也曾蟬聯天貓炒鍋品牌類銷量冠軍。不過,因多次被打上“假洋鬼子”標簽,又在與蘇泊爾的專利權糾紛案中竹籃打水一場空,這家2012年成立、實際負責人叫周和平的“德國”廚具企業正不斷陷入輿論漩渦。
陷“假洋貨”羅生門
“康巴赫,德國不粘鍋品牌”,百度百科中關于康巴赫品牌的首句介紹這樣寫到。實際上,不只是百科釋義,康巴赫在各種品牌、產品宣傳、電商頁面甚至直播帶貨解說中,無一例外都會采用“德國康巴赫”、“德國品牌”、“德國高端廚具”等字樣,并不時貼出一個外國人面孔的CEO照片。即使在近期被央視財經直接點名后,康巴赫的回復聲明也言之鑿鑿,“康巴赫系德國品牌是不爭事實”。
但根據公開資料,德國專利商標局的公開查詢系統信息顯示,在歐盟范圍內,共有六個與康巴赫相關的商標。其中四個為拼音首字母縮寫+中文名稱的組合商標(KBH康巴赫),商標申請人分別為浙江巴赫廚具有限公司、浙江中康廚具有限公司、康巴赫廚具(德國)有限公司。另外兩個為2020年剛剛申請“KBH”純字母商標,申請人為康巴赫廚具(德國)有限公司。
且不說早期商標為何用德國人看不懂的中文和漢語拼音首字母,僅看這六個商標的申請人就難免讓人質疑其企業存在“虛假宣傳”行為。根據企查查App和德國的企業登記查詢系統分別顯示,浙江巴赫廚具有限公司、浙江中康廚具有限公司、康巴赫廚具(德國)有限公司這三家公司的大股東均指向同一個中國商人,即浙江巴赫廚具有限公司老總周和平。

對此,康巴赫品牌總監吳釩回應稱,公司老板確實是中國人,但康巴赫品牌也確實在國外注冊,“德國企業與國內企業注冊時間相差無幾,德國生產的產品主要面向全球市場,中國生產的產品則是供應國內市場,相較而言,中國才是總部”。這其中,針對吳釩所說康巴赫“德國企業與國內企業注冊時間相差無幾”,從成立時間來看,二者注冊時間都在2012年,但康巴赫廚具(德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1月1日,比浙江巴赫廚具有限公司成立時間(2012年7月3日)卻是要晚4個月。
在此之余,根據公開資料,早在2017年4月10日,因在“康巴赫”德國風系列鍋具鍋內標貼及“康巴赫”牌滕基興系列鍋具包裝上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浙江巴赫廚具有限公司就被武義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作出行政處罰(文號:武市監罰字〔2017〕1068號),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并罰款10000元,上繳國庫。
2019年3月12日,因浙江巴赫廚具有限公司在“康巴赫”牌蜂巢304復合鋼炒鍋的包裝盒上印制掃一掃顯示“來自德國”的條形碼,并在其《產品說明書》上宣傳“康巴赫-源自德國的新一代炒鍋”和“德國廚具品牌”等宣傳字樣,且無法提供證據證明上述宣傳用語的真實性,武義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第二次作出武市監行處字〔2019〕第39號《行政處罰決定書》。
無論是商標、企業注冊時間等疑點,還是央視報道、武義縣監管部門處罰等點名,都讓康巴赫"德國品牌"的說法變得難以立足,稍有不慎就會涉及到虛假宣傳的禁區。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浩指出,康巴赫的品牌行為其實已經處于虛假宣傳的邊緣,“消費者由于對商標、產地等概念并不了解,很容易因此產生錯覺,誤認為這些商品是‘國際品牌授權、國內生產’的洋品牌,而所謂的國際品牌授權,其實是‘自己給自己’授權”。
核心專利穩定性堪憂
中國家電網記者查詢康巴赫官網信息,目前康巴赫在售產品主要包括蜂窩不粘鍋、炒鍋、平底鍋、煲湯鍋、奶鍋、廚房配件等廚具產品,以及電飯煲、攪拌機、電火鍋、空氣炸鍋等小家電產品。小家電為康巴赫近年來延伸出的產品線,蜂窩不粘鍋等廚具類產品為其一直以來的主營產品。
記者繼續以“康巴赫”為關鍵詞按時間排序進行百度資訊搜索,其最早的可查詢資訊源自2019年10月21日的一篇宣傳報道:“歐洲近代蝕刻工藝的沿用——康巴赫蜂窩不粘鍋科技”。在這篇文章或者說這個時間點后續一個多禮拜時間,網上出現大量關于“康巴赫怒懟蘇泊爾”、“蘇泊爾涉嫌侵權 康巴赫稱百億損失”、“康巴赫宣戰蘇泊爾”、“蘇泊爾被德國康巴赫起訴索賠:蜂窩不粘技術涉嫌侵權”等的消息報道。

這些報道起因在于,康巴赫直接在報紙刊出整版廣告,發布《聲明》:“浙江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盜用康巴赫‘蜂窩不沾專利技術’并仿造、銷售侵權產品,嚴重損害了康巴赫的合法權益……”,隨后,康巴赫通過新聞發布會、公眾號、微博等挑起一場維護自身專利權的“正義之戰”,并起訴蘇泊爾“蜂窩不粘鍋”專利侵權索賠百億元,由此引起家電行業不小的轟動。一個月后,蘇泊爾發起反擊,正式提起訴訟,指控康巴赫前述行為構成商業詆毀,索賠1500萬元,再次引發一輪媒體關注評論。
整個事件在行業分析人士看來,就像是康巴赫圍繞這一專利進行的陽謀營銷。記者也注意到,在這一專利侵權案發生后,康巴赫名聲漸起,網上開始有了更多諸如“康巴赫XX促銷節點銷售破紀錄”、“康巴赫官宣李易峰為品牌代言人”等等的消息記錄。
該案件的最終走向也令人大跌眼鏡:首先發聲的康巴赫,其針對蘇泊爾的起訴被法院駁回。根據2020年11月19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一審民事裁定書顯示,因巴赫公司在本案中所主張的專利獨立權利要求已被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認定為不具備創造性,并撤銷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涉案專利現處于效力不穩定狀態。而蘇泊爾起訴康巴赫商業詆毀案中,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判決,康巴赫公司構成了商業詆毀,原路徑消除影響,賠償損失300萬元。
伴隨中國家電產業的發展和成熟、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競爭方式也在逐步升級,從最開始的價格戰、廣告戰,一度讓位于專利戰為代表的知識產權戰。如戴森與小狗電器之間的專權糾紛以及是否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等,曾一度引發外界關注;云米互聯網洗碗機曾因涉嫌包括外觀、碗架結構等在內的多項專利侵權被美的公司舉報和投訴,盡管已成功IPO上市兩年多時間,但云米科技核心技術競爭力有無至今仍被外界質疑。有行業分析人士認為,注重知識產權保護,為的是鼓勵企業和行業的自主創新,從而為產業獲得轉型升級的動力,如美的等家電企業用專利技術捍衛權益,同時不斷創新,加強發明專利申請量,為其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增添了籌碼。“但是如何將之視為單純的競爭工具甚至是營銷手段,只會適得其反。這一案件結果可以說不僅是對康巴赫的警示和教育,也為家電企業正當維權提供了借鑒。”
裁定書公布后不久,也即在被央視財經點名前后,記者注意到,康巴赫舉行了一場關于收購“德國百年廚具品牌Carl Mertens(卡梅騰)”的簽約發布會。該被收購品牌宣傳“來自德國廚具之都索林根,百年來因不銹鋼廚具聞名世界,屢次獲得國際大獎,擁有皇室、迪拜帆船酒店等眾多忠實的高端客戶”。發布會上,周和平更是強調:"我們收購的是卡梅騰的廠房、設備、商標等一切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收購的是所有的一切!"業內人士卻指出,之所以如此強調收購的內容,恐怕跟康巴赫這半年來遭遇的虛假宣傳風波,有著相當直接的關系。
然而,問題又來了,根據相關信息顯示,德國共有三家以Carl Mertens命名的廚具企業,其中兩家已經破產,目前僅存的一家Carl Mertens是在2014年成立的,和康巴赫在宣傳中所說的“百年廚具品牌”出入不小。經過查詢,這家僅存的Carl Mertens背后的股東是一家四川公司,法定代表人為中國人何志雄。而且這家中國公司的經營范圍為家用品批發,不涉及任何的生產和研發。至于Carl Mertens商標,從公開信息來看,和廚房用品相關的該商標只有一個,注冊時間為2018年7月,申請人就是上面提到的Carl Mertens公司。很顯然,康巴赫能夠讓人信服且能夠“自圓其說”的品牌故事目前仍未講通。
本平臺所發布信息的內容和準確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單位或組織獨立承擔完全責任
[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屬于商城眾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不作買賣及投資依據,僅供參考。文中涉及的圖片等內容如有侵權,請前往本站右側欄的“意見反饋”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