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位企業家這樣說過:“我喜歡Kickstarter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幫你驗證一個想法是否真正有價值。花少許時間少許錢做段視頻寫點文案放在Kickstarter的平臺上,你就能知道人們是否會為你的產品或想法買單。相比傳統渠道,從Kickstarter能融到的錢根本不算什么,真正的收獲在于你能探知這塊市場的潛力到底有多少。”推薦閱讀:眾籌資訊快報!
換句話說,Kickstarter不僅是一個籌集資金的渠道,同時也背負著公關營銷、向大眾傳遞產品和創意信息的使命。隨著眾籌平臺的風靡,抱有這種想法的企業家越來越多。然而太多企業家把眾籌平臺當作“一切問題的答案”了,他們并未花時間想想這么做有沒有風險。其實,一個希望通過眾籌平臺來讓更多人談論自己的項目,通常只可能在一個前提下成功,那就是:它登陸眾籌平臺之時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關注者和討論聲量。
要想獲得營銷方面的成功,企業家得更現實些,提前對類似項目做好調研,并且還應該:
讓項目內容一目了然
用過去的銷售數據或市場調研數據佐證項目的前景
為投資人/捐助人提供有誘惑力的禮品
那么,還有其他哪些注意點企業家需要放進心里的呢?就營銷和籌資來說,有這么幾個方面:
1.滿載而歸與空手而歸只是一線之隔
大多數眾籌平臺只會在達到預先制定的資金目標時才會把籌到的錢放給你。盡管由于越來越多企業家抱著營銷和測試市場的目的放項目上來,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因為項目不受認可而受到嘲笑的風險,但如果你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籌錢,那就還是好好想想籌資失敗所損失的機會成本吧
2.山寨黨可能會盜用你的主意
這應該是眾籌最大的風險了。把你的項目放到網上,等于是給山寨黨出主意。如果你的創意本來獨一無二,那山寨黨就會讓你沒飯吃,你最好還是放棄眾籌的想法。尤其相對于傳統渠道的公關營銷,通過線上你需要放出更多信息量才足以吸引到潛在投資人。所以對于比較獨特的創意,不如考慮注冊個臨時性專利(短期有效、不受到實際審查的專利),然后再進行下一步計劃。
3.B2B產品未必適合眾籌
掃一眼眾籌平臺上面的項目就會發現它們大多數是面向最終消費者的。畢竟眾籌所迎合的,乃是居于個人信仰及個體利益所激發出來的熱情與動力——顧客之所以出資,必定是相信這個創意很酷、有價值或是與自己的追求一致。于是碰到面向企業的需要去個性化的的項目,眾籌就不那么好使了。
4.需要大量資金的話眾籌也未必行
Pebble確實拿到不少錢。但Pebble的神奇并不是眾籌的常態。眾籌平臺或許是種子輪融資的不錯選擇,這時公司需要的資金一般不到10萬美金。如果超過這個數,你應該更多考慮傳統渠道的資金來源。不過,將眾籌作為融資組合拳中的一招,其實是挺明智的舉措。
5.研發周期長的就別眾籌了
如果你的商業模型需要較長的研發周期來支持(幾年,而不是幾個月),那就不要考慮眾籌了。要知道,為眾籌買單的人多半是希望短期內就能看到成果的人。更多電商資訊,敬請關注:網購網站大全—商城眾網!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