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新危險之泡沫:
一提起泡沫,經歷過的都會想起了10幾年前的悲劇。2000年3月10日,納斯達克指數達到了5132.52的高點,隨后便一路下跌;在這期間美國有210家“.com”公司倒閉,千百億市值瞬間揮發。最近,Nasdaq指數又回到了5000點,A股也水漲船高,這是否意味著又一次互聯網泡沫的降臨?
對此我們有必要分析一下,當今互聯網+興起的狀況與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相比,有諸多相同和不同之處。
第一個相同的情況是,兩者都崛起于大牛市。不過納斯達克牛市的形成基于美國經濟的走強,而A股牛市的背景卻是宏觀經濟下行,整體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由此來看,國內泡沫化的可能性更大。
第二個相同的情況是,估值高的嚇人。據說當年一大堆科技股估值看起來都高到不合理,在最高峰的時候,Nasdaq本益比高達100倍。在A股市場,目前TMT領域的公司本益比已經接近100倍,有的達到數百倍,甚至遠超于納斯達克當年情形。與納斯達克不同的是,納市當年集聚了世界上最優秀的科技公司。而A股市場上幾家公司的質量,與之相比,還有相當差距。
第三個相同的情況是,風險投資大量集聚。風險投資的多寡,幾乎是泡沫與否的一個風向標,風險投資額越大,泡沫化的可能性越大。根據Venture Source的調查報告,中國在2014年獲得的風險投資額已經躍居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風險投資越來越高,這不能不讓人加劇對泡沫的憂慮。
與10幾年前不同的是,現在的互聯網規模已經是過去的15倍。2000年全球網民只有2億,而現在全球已經有30億網民。其中,中國網民數量高達6.49億,超過了全美國總人口2倍。顯然,全球互聯網及高科技行業并不一定會遇到2000年那樣的泡沫破裂,從長期來看,互聯網仍然是一個具有較為廣闊前景的行業。
然而,我們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其中的風險點。國內互聯網+崛起之后,沉渣泛濫、雞犬升天,中國股市不缺乏概念炒作、題材驅動,不缺乏那種由餐飲搖身一變為云計算的公司,缺少的是主流的平臺級互聯網企業,缺少的是掌握獨特核心技術的互聯網企業。
因此,我們關注點應該落腳于如何“擠掉泡沫”,如何發現存在于泡沫下面的真正有實力的企業,注意繞過那些穿著互聯網+的馬甲。
對互聯網公司而言,技術創新是企業成長的重要動力。事實上,本土TMT企業技術能力整體低于國外同行。在這種前提下,國內成長起來的網絡龍頭,具備一定創新能力的公司,都已經奔赴海外上市。留在A股市場上的,大都是行業中弱勢群體,造成了“一流公司奔海外,二三流公司上A股”的現象。但令人驚奇的是,這類公司獲得的關注,卻遠遠高于海外同行。更稀奇的是,還有一些傳統業務公司,僅僅因為貼上了一個互聯網或互聯網+的標簽,也迅速的獲得了高倍的溢價,市值隨之膨脹飄飄悠悠浮到空中。我就奇了怪了,這不是泡沫嗎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