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眾網從行業內獨家獲悉,萬達去年底并購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錢已經向央行提交了個人征信牌照的申請。在股權眾籌方面,快錢也已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成功發售了國內首個房產眾籌項目。據悉,快錢正在準備向證監會提出股權眾籌資質的相關申請。
央行在今年初向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征信等8家民營機構下發個人征信業務籌備許可,如今6個月的準備期限已到。芝麻征信的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上月底央行相關人員已經前往芝麻征信進行了驗收,首批入圍個人征信牌照機構的終期驗收已近尾聲,有望在未來兩周正式發放牌照。在技術、數據和渠道這三個互聯網金融的基礎設施里面,信用數據是基礎中的基礎。
萬達旗下的快錢申請個人征信牌照的目的,就是把萬達集團和快錢這么多年沉淀下來的用戶海量數據和模型,提煉出信用數據,輸出到整個社會的生態里面,為交易雙方迅速建立信用關系,節省交易成本。
此外,各大機構看重征信牌照的一個原因是,其未來的盈利前景樂觀。
芝麻征信的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目前芝麻的外部合作商家調用芝麻分平均每天有100多萬次。而每筆查詢即便僅收取很低的費用,也是一筆巨大的收入,而且用戶數還在持續增加。
萬達+快錢的征信數據基礎
對征信系統而言,最關鍵的是模型算法的合理性。
快錢有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快錢做征信有自身的優勢,因為其數據的獲取和處理能力、模型的建立和修正能力、對c端用戶的評估、運營及管理能力,在市場上都占有一定優勢。
比如阿里、騰訊積累的主要是交易、社交數據,而被萬達并購后的快錢公司,整合萬達自身的商業合作伙伴、每年幾十億人次線下客流和快錢公司現有的零售、保險、商旅、電商、金融機構等,這個數據是非常驚人的。
征信是互聯網金融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互聯網金融未來的增長速度、覆蓋范圍、融資形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央行征信數據的共享機制和民間征信機構、征信業務的發展程度。
芝麻數據庫中大部分的數據都來自于阿里平臺內,少部分來自于外部機構的數據,包括政府機構、合作商家等。
而對于來自政府和監管機構的公共數據,以及部分封閉性較強的行業數據,包括民間個人征信機構都面臨著這樣的困境:他們在這些領域內并沒有話語權,盡管他們都渴望掌握稅務、金融等基礎數據。
“這要看央行對建設中國征信體系的思路,在征信管理條例里有提到建設一個金融的基礎數據庫,但沒有時間表。”芝麻征信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央行數據庫對其開放自然更好,不開放也不意味著完全沒有空間可以做。
因為從整體來講,央行征信數據庫和民間個人征信機構是互補的關系。快錢方面解釋稱:“傳統的金融、稅務等部門的數據如果能夠開放,再匹配上民間機構的數據,構成多維度的數據體系,將大幅提升數據運用的價值。比如說,沒有在銀行貸過款的人央行沒有數據,但是他們可能在萬達或者快錢的平臺上很活躍,他們所產生的交易數據,對個人信用、消費習慣的衡量都是重要的基礎依據。”
圍繞萬達布局
快錢從其開展最早且影響最廣的基礎功能支付,再發展理財業務、企業融資,到聯手萬達做眾籌業務。
由此可見,快錢的互聯網金融混業路徑必然將圍繞萬達來開展,與萬達的各類場景和用戶進行深度結合,進而向個人、企業提供結合場景的理財、信貸、營銷等綜合化的互聯網金融服務,以實現產融結合。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快錢還有多項互聯網金融業務預計在今年內推出。
快錢從支付、到理財、企業融資、眾籌,現在又在申請股權眾籌、個人征信等資質,未來圍繞萬達的業務,向個人、企業提供結合場景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和混業模式發展。
事實上,在申請股權眾籌牌照之前,萬達已經通過快錢實現了“眾籌建房”。
7月2日,萬達和快錢聯手推出的眾籌建房項目“穩賺1號”第二期開放申購。這已經是一個月之內的第二批眾籌建房項目,可見萬達和投資者對該模式的認可程度。萬達并購快錢之后,于6月12日推出眾籌建房項目“穩賺1號”第一期。
據快錢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一期籌集的50億元資金正按計劃投向在建的5座萬達廣場。第二期項目標的依舊為萬達商業地產2015年新開工且在2016年開業的只租不售的國內城市商業廣場項目。
投資人獲得這些廣場的收益權,享受商鋪租金和物業增值雙重回報,預期年化收益率可達12%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穩賺1號”的持有期限較長,其中最長不超過7年。同時,據快錢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該項目的轉讓功能也已經進入內測階段,近期即將開通,流動性將由此提升。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