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印度電商市場顯然已成了投資圈的香餑餑。最近一年,全球眾多互聯網公司紛紛看中了這塊市場,并大膽出擊紛紛投入巨資,其中以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為之最。
8月18日,阿里巴巴、富士康、日本軟銀宣布聯合投資印度電商Snapdeal,其中阿里巴巴投資了2億美元,持有Snapdeal 4.1%的股份。這是繼今年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會晤后,阿里巴巴在印度市場的又一重磅動作。
此外,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也在不久前宣布,明年還將在印度投入數以百萬美元的資金,用于建立數據中心為客戶提供云服務。而早在去年7月,該公司就在印度電商市場注資20億美元做為長期投資。
那么,印度電商市場為何能被阿里巴巴、亞馬遜這些巨頭如此看好呢?
1、市場發展潛力大
印度目前被視為最后一塊未被開墾的大型電商市場。在這個有著12.7億人口的大國,快速增長的網民規模勢必會推動新生的電商市場蓬勃發展。印度電商巨頭Flipkart高管就曾豪言,印度本土也可以造就出1000億美元的電商公司。
據畢馬威和印度互聯網移動協會的聯合報告,2013年印度電商市場規模為130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可達到700億美元。2014年,印度網購消費者達到4000萬,每位消費者平均網購支出達6000盧比(約合604元人民幣)。預計今年網購消費者將上漲至6500萬,而網上購物支出將增長67%,達到1萬盧比。
面對如此誘人的市場,阿里巴巴早就進行了一系列布局,從本地電商、第三方支付到手機載體,基本成功打造了一個購物的閉環。6月25日,阿里巴巴7億美元收購手機廠商Micromax的25%股份。Micromax是印度第二大手持設備制造商,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占有18%的份額。
今年1月11日,阿里巴巴及其子公司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聯合向印度手機增值服務商One97 Communication旗下的在線支付及市場業務Paytm共同投資約5.75億美元。
另一位電商巨頭亞馬遜也對印度市場虎視眈眈且動作頻頻。早在2013年6月,亞馬遜就開始進軍印度電商市場,到目前,進駐印度亞馬遜的商家已超過了5000家。2014年7月,亞馬遜宣布向印度市場追加20億美元的投資,以進一步提升其影響力。
“我們的團隊希望能在印度大展拳腳,在印度收獲更多客戶,”亞馬遜CEO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對外國媒體解釋,“在印度營業一年后,從客戶到中小企業的反響都超出了我們之前的預期。印度經濟和電商行業有著巨大的潛力。”2014年,亞馬遜在印度線上銷售市場創造了16億美元的銷售額,預計到2021年,這一數字還將上漲至760億美元。
2、手機普及率快速增長,移動用戶井噴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基于智能手機和平板的移動購物,正在逐步取代基于電腦的購物。而在移動購物上,印度相比中國,有著一定的優勢。印度網民購買能力較弱,許多無力購買電腦的民眾,更多是通過價格更加便宜的手機上網,從而可以更加直接地進行移動購物。
據統計,當前約14%的印度消費者擁有智能手機,相當于中國四年前的水平。在未來三年內,該比例可能提高到40%。為此,印度一些在線購物網站甚至省略了傳統的網站形式,直接通過手機應用來銷售產品。而Flipkart和Snapdeal的數據也顯示,通過手機訪問他們網頁的顧客比例,已經從去年的10%不到變為如今超過50%。
截至2014年12月,印度的互聯網用戶超過3億人,其中近60%是通過移動設備訪問。隨著智能手機滲透率的迅速增長,阿里巴巴也采取了一種更為聰明的做法,選擇投資印度第二大手機廠商Micromax。未來,通過Micromax的裝機,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國際、速賣通、淘寶全球購等涉及到海外業務的應用將有了一塊強有力的陣地。
3、本土人才充沛
本地化運營是一門學問,而這里必不可少的便是雇傭本土化人才。相比國外人才,本土人才更加了解本國市場,從而可以更好地去運營和開拓市場。因此,在全球化戰略中,本土人才的加入會加分不少。
阿里巴巴在全球化的過程中,除了拓展業務,還吸引了包括原高盛副總裁邁克·埃文斯在內的外籍高管先后加盟阿里巴巴。
反之,因為不用本土人才而導致公司管理混亂的也不勝枚舉。如沃爾瑪控股1號店后,創始人于剛為首的創始團隊由于缺失管理權,而致使其集體出走。此外,亞馬遜中國的失敗,也是因為外籍高管不了解中國本土市場,而導致在各家燒錢圈地的時候,貽誤時機,錯過了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
關于這點,印度本土化人才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印度人都說英語,很容易和國際接軌。在語言方面他們沒有硬性條件的障礙,可以更加便捷的接收和傳遞來自外界的信息,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實現更加直接的信息共享。
其次,印度IT人才居多。因為印度本就是一個IT服務外包大國,對于歐美企業來說,印度就是他們的全球人力資源池。據Linkedin(領英)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印度有五個城市上榜并占據了“流入IT人才人數最多十個城市”中的前四個,而被稱為印度“硅谷”的班加羅爾便是IT人才的主要流入地。
4、線下購物體驗差,網購更具優勢
印度的線下購物體驗仍比較差,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印度的商業房地產價格奇高,實體店銷售的房租成本居高不下,這就直接導致印度的大商場或者連鎖店數量極為有限。相比之下,網絡零售既不用考慮昂貴的房租成本,又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購物選擇。
“印度的房地產成本是很荒謬的,所以電商將能夠一直提供優于實體店的價格,”印度資深零售業顧問古帕塔(Raghav Gupta)說到。
此外,大約85%的印度人生活在小城鎮,這里道路擁堵,交通混亂,人們外出購買大件商品就顯得頗為麻煩。而網上購物、快遞送貨上門則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事實上,零售企業在中國也面臨了同樣的問題。無論是一些零售渠道商,還是李寧、森馬、波司登等多家上市服裝企業,都在逐年縮減門店的投入數量。分析人士認為,無論是綜合成本考量,還是用戶體驗來看,電商給消費者帶來的購物體驗優勢已經逐步顯現。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